close
標題:
珍珠港歷史問題
發問:
日本在二戰時愉襲美國珍珠港的真正目的和意圖是什麼?
珍珠港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之一部份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c/USSArizona_PearlHarbor.jpg/300px-USSArizona_PearlHarbor.jpg 美艦亞利桑那號在被日本的炸彈擊中之後燃燒了兩天。一部分的船已經被打撈。但至今仍然有殘骸留在珍珠港的下方。現在亞利桑那號的裂縫大約每天會漏出一夸脫的油。 日期:1941年12月7日 地點 : 夏威夷群島瓦胡島上的珍珠港 結果 : 日本勝利 參戰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a/US_flag_48_stars.svg/22px-US_flag_48_stars.svg.png 美國 指揮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f/Naval_Ensign_of_Japan.svg/22px-Naval_Ensign_of_Japan.svg.png 日本 指揮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22px-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png 赫斯本德·基梅爾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22px-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png 沃爾特·肖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f/Naval_Ensign_of_Japan.svg/22px-Naval_Ensign_of_Japan.svg.png 南雲忠一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f/Naval_Ensign_of_Japan.svg/22px-Naval_Ensign_of_Japan.svg.png 淵田美津雄 兵力 8艘戰艦 6艘巡洋艦 29艘驅逐艦 9艘潛艇 約390架飛機 兵力 6艘航空母艦 2艘戰艦 3艘巡洋艦 9艘驅逐艦 5艘袖珍潛艇 441架飛機 傷亡 2,403人陣亡 5艘戰艦被擊沉 3艘戰艦受損 3艘巡洋艦被擊沉 3艘驅逐艦被擊沉 188架飛機被摧毀 155架飛機受損 傷亡 29架飛機被擊落 55名飛行員陣亡 5艘袖珍潛艇被擊沉 9名潛艇乘員陣亡 1名潛艇乘員被俘 珍珠港事件又稱珍珠港事變、偷襲珍珠港、珍珠港戰役等;日本稱真珠灣攻擊,行動代號登上新高山1208,(ニイタカヤマノボレ一二〇八,NIITAKAYA#MANOBORE 1208);英語:Attack on Pearl Harbor)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的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夏威夷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美墨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 真正目的戰略意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0/0b/PearlHarborAttack_USS_WV_USS_TN_USS_AZ.jpg/300px-PearlHarborAttack_USS_WV_USS_TN_USS_AZ.jpg 美軍戰艦遇襲 圖中西維吉尼亞號(左前)、亞利桑那號(右)受損嚴重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越性。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此前日本佔領了滿州。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開始為這次行動做訓練。 日本計劃的一部分是在襲擊前(而且必須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到12月7日為止,日本駐華盛頓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與美國外交部進行很廣泛的討論,包括美國對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東南亞的反應。襲擊前日本大使從日本外交部獲得了一封很長的電報,並受令在襲擊前(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將它遞交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大使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列印這篇很長的國書。最後這篇宣戰書在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這個延遲增加了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它是羅斯福總統將這天稱為「一個無恥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將似乎同意這個觀點。在日美合拍的電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說:「我恐怕我們將一個沉睡的巨人喚醒了,現在他充滿了憤怒。」這句話山本本人可能從未說過,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確如此感覺。 實際上,這篇國書在日本遞交美國前就已經被美國解碼了。喬治·馬歇爾在讀過這篇國書後立刻向夏威夷發送了一張緊急警告,但由於美軍內部傳送系統的混亂這篇電報不得不通過民用電信局來傳達。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緊急」標誌。襲擊數小時後一個年輕的日裔美國郵遞員將這張電報送到美軍司令部。 背景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安,十年來這些國家對日本的發展的不滿頂多局限於遞交外交抗議書,但1941年7月美國、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對日本宣佈禁止嚮日本運輸戰略物資(此政策別稱ABCD包圍網,乃取美、英、中、荷四國之英文縮寫而成),尤其是鋼和石油。這一步對日本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威脅,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東南亞的活動,回到談判桌邊。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紮在珍珠港(由於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也是這個目的。羅斯福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當理查遜上將對這個決定提出抗議時,他將理查遜解職。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反應似乎只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的決定,佔領和利用這個地區。日本的石油產量很小,而提煉的石油的儲藏更少,因此禁運對日本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日本政府決定佔據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意圖是 他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主意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日本資料顯示山本於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後,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後,他被批准開始準備這個行動。日本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昭和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出兵太平洋的決定被批准。在11月的會議上還決定,只有在美國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況下才放棄這次行動。 直接結果 就其戰略目的而言,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長期影響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事件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事實上,計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上將本人預言即使對美國海軍的襲擊成功,它不會,也不能贏得一場對美國的戰爭,因為美國的生產力實在太高了,抵得過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生產力之總和。日本的主目標之一是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沒有一艘在港內:企業號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剋星頓號數日前剛剛開出,薩拉托加號正在聖地亞哥維修。世界各地的海軍和其他觀察家都認為,將美國大多數戰艦創傷作廢是這個戰役的最大的成果。沒有了這些戰艦,美國海軍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艦和潛艇,實際上當時美國海軍只有這些艦船了,而這些艦船也是抵抗和後來反擊日本的主要力量。後來證明將戰艦摧毀的作用遠比預想的要小得多。此外,日軍執著於攻擊美軍有生戰鬥力量(軍艦、飛機)的破壞,卻忽略了珍珠港的油庫與船塢,也使珍珠港的軍事機能未被實際癱瘓。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將一個本來意見不齊的國家動員起來了。它將美國團結起來,一起要戰勝日本,它可能也是後來盟軍要求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不論當時日本只是擊中了修理蓬還是擊中了航空母艦,對珍珠港的襲擊本身就已經決定了日本戰敗的命運。
其他解答:
珍珠港歷史問題
發問:
日本在二戰時愉襲美國珍珠港的真正目的和意圖是什麼?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珍珠港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之一部份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c/USSArizona_PearlHarbor.jpg/300px-USSArizona_PearlHarbor.jpg 美艦亞利桑那號在被日本的炸彈擊中之後燃燒了兩天。一部分的船已經被打撈。但至今仍然有殘骸留在珍珠港的下方。現在亞利桑那號的裂縫大約每天會漏出一夸脫的油。 日期:1941年12月7日 地點 : 夏威夷群島瓦胡島上的珍珠港 結果 : 日本勝利 參戰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a/US_flag_48_stars.svg/22px-US_flag_48_stars.svg.png 美國 指揮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f/Naval_Ensign_of_Japan.svg/22px-Naval_Ensign_of_Japan.svg.png 日本 指揮官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22px-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png 赫斯本德·基梅爾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4/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22px-Flag_of_the_United_States.svg.png 沃爾特·肖特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f/Naval_Ensign_of_Japan.svg/22px-Naval_Ensign_of_Japan.svg.png 南雲忠一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f/Naval_Ensign_of_Japan.svg/22px-Naval_Ensign_of_Japan.svg.png 淵田美津雄 兵力 8艘戰艦 6艘巡洋艦 29艘驅逐艦 9艘潛艇 約390架飛機 兵力 6艘航空母艦 2艘戰艦 3艘巡洋艦 9艘驅逐艦 5艘袖珍潛艇 441架飛機 傷亡 2,403人陣亡 5艘戰艦被擊沉 3艘戰艦受損 3艘巡洋艦被擊沉 3艘驅逐艦被擊沉 188架飛機被摧毀 155架飛機受損 傷亡 29架飛機被擊落 55名飛行員陣亡 5艘袖珍潛艇被擊沉 9名潛艇乘員陣亡 1名潛艇乘員被俘 珍珠港事件又稱珍珠港事變、偷襲珍珠港、珍珠港戰役等;日本稱真珠灣攻擊,行動代號登上新高山1208,(ニイタカヤマノボレ一二〇八,NIITAKAYA#MANOBORE 1208);英語:Attack on Pearl Harbor)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聯合艦隊的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夏威夷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美墨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 真正目的戰略意義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0/0b/PearlHarborAttack_USS_WV_USS_TN_USS_AZ.jpg/300px-PearlHarborAttack_USS_WV_USS_TN_USS_AZ.jpg 美軍戰艦遇襲 圖中西維吉尼亞號(左前)、亞利桑那號(右)受損嚴重 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為了(至少暫時)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認為一次成功的襲擊只能帶來一年左右的戰略優越性。從1931年開始日本與中國交戰,此前日本佔領了滿州。從1941年1月日本開始計劃襲擊珍珠港以取得戰略優勢,經過一些海軍內部的討論和爭執後從年中開始日本開始為這次行動做訓練。 日本計劃的一部分是在襲擊前(而且必須在襲擊前)中止與美國的協商。到12月7日為止,日本駐華盛頓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與美國外交部進行很廣泛的討論,包括美國對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東南亞的反應。襲擊前日本大使從日本外交部獲得了一封很長的電報,並受令在襲擊前(華盛頓時間下午一時)將它遞交國務卿科德爾·赫爾。但大使人員未能及時解碼和列印這篇很長的國書。最後這篇宣戰書在襲擊後才遞交給美國。這個延遲增加了美國對這次襲擊的憤怒,它是羅斯福總統將這天稱為「一個無恥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將似乎同意這個觀點。在日美合拍的電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說:「我恐怕我們將一個沉睡的巨人喚醒了,現在他充滿了憤怒。」這句話山本本人可能從未說過,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確如此感覺。 實際上,這篇國書在日本遞交美國前就已經被美國解碼了。喬治·馬歇爾在讀過這篇國書後立刻向夏威夷發送了一張緊急警告,但由於美軍內部傳送系統的混亂這篇電報不得不通過民用電信局來傳達。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緊急」標誌。襲擊數小時後一個年輕的日裔美國郵遞員將這張電報送到美軍司令部。 背景 日本從1941年中開始向東南亞的發展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安,十年來這些國家對日本的發展的不滿頂多局限於遞交外交抗議書,但1941年7月美國、英國和荷蘭殖民政府對日本宣佈禁止嚮日本運輸戰略物資(此政策別稱ABCD包圍網,乃取美、英、中、荷四國之英文縮寫而成),尤其是鋼和石油。這一步對日本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威脅,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東南亞的活動,回到談判桌邊。羅斯福下令讓艦隊駐紮在珍珠港(由於它離日本比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對日本是一個直接威脅)也是這個目的。羅斯福認為這個決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當理查遜上將對這個決定提出抗議時,他將理查遜解職。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反應似乎只是加強了日本軍方的決定,佔領和利用這個地區。日本的石油產量很小,而提煉的石油的儲藏更少,因此禁運對日本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日本政府決定佔據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的資源作為對禁運的回答。他們不能假設,假如他們開始行動了,美國會在一旁袖手旁觀。這是山本五十六考慮事前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意圖是 他襲擊珍珠港的海軍基地的主意是實現這個戰略目的中的一個戰術步驟。日本資料顯示山本於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數月後,在做了一些預先考察後,他被批准開始準備這個行動。日本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昭和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這個行動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親自出席的帝國會議上,出兵太平洋的決定被批准。在11月的會議上還決定,只有在美國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況下才放棄這次行動。 直接結果 就其戰略目的而言,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長期影響 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珍珠港事件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徹底的災難。事實上,計劃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上將本人預言即使對美國海軍的襲擊成功,它不會,也不能贏得一場對美國的戰爭,因為美國的生產力實在太高了,抵得過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生產力之總和。日本的主目標之一是美國的三艘航空母艦,但當時沒有一艘在港內:企業號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剋星頓號數日前剛剛開出,薩拉托加號正在聖地亞哥維修。世界各地的海軍和其他觀察家都認為,將美國大多數戰艦創傷作廢是這個戰役的最大的成果。沒有了這些戰艦,美國海軍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艦和潛艇,實際上當時美國海軍只有這些艦船了,而這些艦船也是抵抗和後來反擊日本的主要力量。後來證明將戰艦摧毀的作用遠比預想的要小得多。此外,日軍執著於攻擊美軍有生戰鬥力量(軍艦、飛機)的破壞,卻忽略了珍珠港的油庫與船塢,也使珍珠港的軍事機能未被實際癱瘓。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將一個本來意見不齊的國家動員起來了。它將美國團結起來,一起要戰勝日本,它可能也是後來盟軍要求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不論當時日本只是擊中了修理蓬還是擊中了航空母艦,對珍珠港的襲擊本身就已經決定了日本戰敗的命運。
其他解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